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简介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由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集美大学与福建集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实施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学院位于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素有“海上明珠”之称的滨海城市——福建厦门,校区连同集美大学新校区嘉庚风格建筑一起荣获“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优良,办学特色鲜明。
学院秉承集美大学百年优良办学传统,以“诚毅”为校训,坚持“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特长明显,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历经20余年跨越式发展,学院形成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8个门类学科体系,设有13个教学系(院)、37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近16000人,累计培养输送毕业生近60000人。
学院依托集美大学雄厚师资力量,形成一支以集美大学选派教师和自有师资为主体,以企业、行业外聘教师为补充的高素质专任教师队伍。现自有教职员工5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余人,省级本科教学团队3个、优秀教师4人、高层次人才2人、会计领军人才1人、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4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人、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3人、财政部“全国财税系统优秀教师”1人,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学院坚持“专注区域、聚焦行业、错位发展、精准服务”的战略定位,以专业建设和应用型学科建设为抓手,筑牢“一流诚毅”建设根基。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组建互联网+、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现代航运、文化产业、自贸区商务6个专业集群,服务厦门市“4+4+6”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坚持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5R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实现专业要求和行业标准、课程链和产业链的紧密对接,形成“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一流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重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成绩突出,拥有省级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1个、一流本科专业5个、特色专业3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3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38门;教学成果丰硕,荣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竞赛17项。
学院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积极探索第二课堂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通过学科专业竞赛、创新创业教育等多渠道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融合,打造人才培养“新引擎”。目前,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智能车、机器人等重要学科专业赛事中获奖2400余项。学科专业竞赛成绩在《2019-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位列全国普通高校第219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16名、全国民办院校及独立学院第3名。
学院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育就“开放协同”的办学理念。与中软国际、华为、国科科技、亚德客、京东物流等知名企业共建中软国际互联网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AirTAC“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班”、京东“巅峰实践”、实训基地、实验室等,校企深度合作涵盖10余个专业。合作专业在教学和竞赛等方面成果显著,毕业生签约率均名列学院前茅,有效实现了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学院锚定区域发展方向,坚持“围绕应用、突出专业、面向市场、服务产业”的原则,以应用型科研为导向,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统筹推进科研平台与团队建设,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水平,拥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等科研平台。学院科研实力稳步增强,教师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6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部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45项;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近300篇;出版著作40余部;承接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用型科研项目110余项。
学院积极推进对外交流合作,与美国明尼苏达州西南州立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新加坡Kaplan高等教育学院、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10余所海外高校以及德国BSK和瑞士SEG等国际教育集团开展升学考研、学期学分研读、假期研学实践等校际交流合作;与台湾中原大学、铭传大学、修平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交换生与毕业实践等研习活动,共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展望未来,诚毅学院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致集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贺信精神和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牢记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积极向上的精气神、长远开阔的格局观、求真务实的干事风、守正创新的敬畏感,向着“一流诚毅”的建设目标不懈奋斗!
(备注:以上数据统计时间节点为2024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