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诚毅学院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19-01-20   浏览次数:

 

 

 

 

 

 

 

 

 

 

 

 

 

 

 

 

 

 

 

 

 

 

 

 

 

 

 

O一八年十二月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是集美大学和福建集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20034月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44月经教育部审批确认,20125月福建省学位办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诚毅学院以校主陈嘉庚先生制订的“诚毅”校训命名,学院立足自身特色,提炼了“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的人才培养思路,根据国家、省、市有关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及规定,将培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与诚毅精神教育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开创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

一、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学院通过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与监测系统、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两个网络系统对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地区流向等进行统计分析。201812月,学院通过问卷星平台对2018届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进行就业创业情况追踪调查,有1405位毕业生和290位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认真填写问卷,问卷结果客观反映了我院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满意度、薪酬待遇、职业适应性、离职率等,以及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对学院就业工作的评价等。具体情况如下: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1、毕业生规模和结构。2018届毕业生总人数为3637人,其中普通本科毕业生2981人(含师范类毕业生233人),专升本毕业生656人。从专业类别看,工学毕业生1083,占比29.78%;管理学毕业生1050人,占比28.87%;经济学毕业生599人,占比16.47%;文学毕业生435人,占比11.93%;艺术学毕业生174人,占比4.78%;教育学毕业生122人,占比3.35%;法学毕业生121人,占比3.33%;理学毕业生53人,占比1.46%

2、毕业生就业率。2018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94.01%(各专业就业情况见表1、表2、表3),普通本科、专升本、师范类三种类型毕业生的就业率无显著差异。就业率排在前五位的专业分别是车辆工程100%、机械工程(专升本)100%、舞蹈学100%、电子商务(专升本)98.99%、汉语言文学(非师)98.80% ,排在后五位的专业分别是工程管理81.97%、环境艺术设计85.19%、海商法86.36%、会计学86.59%、环境设计(专升本)87.5%

1普通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专业名称

就业率

专业名称

就业率

金融学

94.42%

航海技术

97.96%

国际经济与贸易

97.76%

轮机工程

97.62%

财政学

93.41%

交通运输

92.5%

食品科学与工程

98.91%

海商法

86.36%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98.51%

物流管理

85.71%

车辆工程

100%

通信工程

97%

社会体育

87.69%

电子信息工程

97.62%

舞蹈学

1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95.15%

环境艺术设计

85.19%

自动化

95.45%

视觉传达

93.33%

工商管理

91.09%

音乐学

90.32%

工程管理

81.97%

英语

95.83%

会计学

86.59%

法学

93.51%

软件工程

97.73%

汉语言文学

98.80%

电子商务

97.10%

 

2专升本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专业名称

就业率

专业名称

就业率

金融学

98%

交通运输

89.36%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100%

物流管理

91.67%

环境设计

87.5%

工程管理

93.62%

电子商务

98.99%

会计学

95.71%

 

3师范类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专业名称

就业率

专业名称

就业率

学前教育

94.74%

英语

94.64%

数学与应用数学

94.34%

汉语言文学

94.03%

3、毕业生就业流向。2018届毕业生中,有30人考取国内研究生,29人考取国外研究生。有17人参加省“三支一扶”项目,9人参加“大学生村官”项目,2人参加“志愿服务西部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项目,3人参加“社区计划”项目。2018年有30名在校生顺利通过选拔光荣入伍。总体看来,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等国家基层就业专项项目的比例偏低,仅占毕业生的0.85%

4、毕业生工作单位性质(见图1)。2018届毕业生中,半数以上在个体、私营企业工作(占比54.96%),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有13.83%,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有11.02%,在三资企业工作的有10.95%

1  毕业生工作单位性质

5、毕业生从事的行业(见图2)。2018届毕业生在教育行业(含教育培训)工作的最多(15.83%),接下来分别是金融业(10.21%)、商贸业(10.5%)。

2  毕业生所在行业

(二)毕业生就业质量

1、毕业生薪酬待遇(见图3)。毕业生薪酬整体水平连续五年提升,2018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薪在30005000元区间的毕业生占比最多,有59.69%。月薪80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约占2.44%

3   毕业半年后薪酬待遇水平

2、专业对口率。从就业与所学专业的对口率来看(见图4,就业与所学专业比较对口的有43.93%、完全对口的有26.11%、就业与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的有29.96%

 

4 工作是否与专业对口

3、跳槽率同比降低。图5显示69.16%的毕业生工作半年从未调换过工作,25.74%的毕业生调换过1次。总体看来,跳槽率低于2017届毕业生。进一步分析学生调换工作的原因(图6),分别是个人发展空间受限(45.8%)、工作累待遇低(33.09%)、增加工作经验及工作阅历(32.37%)等。

 

 

5 毕业后调换工作的次数

6  调换工作的主要原因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1、用人单位录用我院毕业生的首要原因是工作踏实、综合素质高。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总体评价较高,印象不太好的只有0.34%。谈及录用原因,70%的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工作踏实,66.55%的认为综合素质较高(见图7)。

 

 

7 用人单位录用我院毕业生的原因

2、用人单位评价我院毕业生工作适应性强,可迁移性技能和通用技能较高。对于毕业生入职后的表现,97.93%的用人单位评价我院毕业生可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见图8)。根据半年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成绩,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19项素质能力进行评价(见图9),其中18项素质的评价都超过了4分(5分为最高分,即非常满意),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文明礼仪素养、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事业心责任心等可迁移技能,这与对前几届毕业生的调研结果基本一致。这是我院长期以来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坚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外语、计算机、专业知识等专业技能得分较其他项目得分略低,学院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需加强。

 

 

8  我院毕业生从上岗到胜任工作的适应情况

9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素质及能力的评价

(四)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创业工作的评价

 1、毕业生对学院开展的就业创业指导和提供的就业创业服务评价较高,但是也有10.9%的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创业工作不满意(见图10)。他们希望学院在提供准确有效的就业信息(60.14%)、就业技能培训(52.97%)、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37.24%)(见图11)等方面有所加强。  

10  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评价

 

11 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需求

2、学院能够主动走出校园,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为用人单位招聘、录用毕业生提供周到热情服务,帮助用人单位在学院网站发布招聘信息、组织专场宣讲会等,做好企业与学生的对接工作。所以用人单位对学院的就业服务工作评价非常高,不满意的只有1.03%。(见图12

12  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工作的评价

二、学院就业创业工作主要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网络,保障就业创业工作顺利开展
 
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秉承“全局部署、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心服务”的工作理念,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省市等各级政府出台的就业创业政策,扎实开展工作。落实“一把手工程”,学院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的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教学院系也分别成立由系主任、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系一级就业创业工作小组,大家齐心一盘棋,措施有力,层层落实就业创业工作责任制。召开院长办公会、年度就业工作会议、就业工作启动会、就业工作推进会、学生工作例会等各级各类会议,研判就业创业形势,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日程。强调全面动员参与,全员全程参与,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各毕业班辅导员的作用,共同承担起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指导与服务工作。加强目标管理,做好就业创业工作考核和督查,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就业创业相关工作。

(二)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及综合素质

1、拓宽渠道,深入合作,为学生求职应聘铺路搭桥。与厦门人才中心、海峡人才市场、深圳人才中心、智联招聘、猎聘网、BOSS直聘等十多家人才机构行业协会、两百多家用人单位保持长期友好关系,努力挖掘优质就业岗位。面向2018届毕业生,组织大型综合校园招聘会3场,参会单位43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7000多个;举办会计行业专场招聘会,参会单位16家,提供150多个就业岗位;举办机械、食品行业专场招聘会,参会单位62家,提供1300多个就业岗位;举办企业宣讲专场招聘会55场,提供就业岗位近1500多个。与集美大学联合举办航海类招聘会,参会单位60多家,提供近2000个就业岗位。推广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模式,组织毕业生参加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等网络招聘活动。开展以学院就业创业网为主,班级微信群、扣扣群为辅的“一体两翼”、“全年不间断网络招聘”活动,发布学院自有资源共350家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转载兄弟院校300 家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300 家,共提供就业岗位约1.1万个。

2、加强政策宣传,做好分类指导,实现“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通过宣传栏、讲座、沙龙、指导手册等方式宣传政策,树立优秀毕业生基层就业典型,鼓励和引导毕业参加“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计划”、“村官计划”、“应征入伍”等国家和地方基层就业项目。出台奖励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参加基层就业项目的毕业生给予1000-3000/生的奖励。为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生申请国家经费资助金额136万元。重视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新疆籍学生、少数民族、残疾学生等毕业生的帮扶工作。逐个摸排,建立“双困生”台账,组织召开座谈会,进行团体辅导及“一对一”就业辅导,优先推荐就业岗位。向55名“双困生”发放了求职补助金和奖励金共计9.8万元,向13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发放就业补助金共计2.6万元。组织81名毕业生申请省人社厅求职创业补贴共计16.2万元。

3、举办学生活动,引导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求职竞争力。举办智能汽车竞赛、机器人大赛、智能制造挑战赛、物流仿真大赛、会计及税务技能创新大赛、外贸单证岗位技能大赛、招投标大赛、建筑信息创新大赛、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教师技能大赛等,将学生活动学术化,引导鼓励在校生练好基本功,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专业能力。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大赛、公务员模拟考试大赛,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见习、实习、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求职能力。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认证,凭职业资格证书可申请创新学分和不高于500元的考证费补助。2018届毕业生中共有623名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占毕业生总数的17%,学院共补贴经费27万元。

4、重视生涯教育,应用职业测评,匹配市场需求。学院充分利用智慧树在线课程平台,引进《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优质课程,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充分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生活和生涯,引导学生及时制定自身的职业规划。将职业测评贯穿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全过程,通过建档、教学、实训、测评、考核、实习、预就业、分类输送等环节,让学生在四年里对自身的各方面条件进行认知分析,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挖掘自己最有潜力的职业倾向,树立自身的奋斗目标和就业意识,增强就业能力和就业主动性。学生随着自身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优化,还可以利用企业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就业前做好充足的分析,达到学校、学生与市场的接轨,实现学生就业与满足社会所需的双赢局面。

(三)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1、依托制度保障,消除创业壁垒,营造创新创业的宽松环境。学院的科研设施、仪器设备等资源免费向学生开放。制(修)订《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课外技能训练与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学科奖励办法》等文件,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实践,增加对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获得专利、发表论文、参加专业实训、参加创业实践和自主创业的学分奖励力度。修订《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实施弹性学制,在校生休学创业的修业年限由原有6年延长为8年。制定《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创新创业院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专款专用。

2、注重培养师资,健全课程体系,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9名创业指导专兼职课任教师、专业课教师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创新创业类培训。选聘新道教育合伙创始人马德福、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委会主任蒋楠、厦门火炬集团党委书记马洪斌等投资机构、众创空间、创业型企业创始人\高管、优秀创业校友等36人担任创新创业导师。目前有1名院内老师入选省创新创业导师库,2名院外导师入选教育部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库。必修与选修结合,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一学生,开设 《大学生创业基础教育》新生必修课。分专业开设与专业相结合的创业课程,如面向工商管理开设《创业管理》、面向电子商务开设《网络创业与创业管理》、面向车辆工程、机械工程等开设《创新与创业》等。通过举办百项重点项目训练营、青创分享会、青创讲坛等系列活动,让更多学生了解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3、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提供设备和经费支持。规范运营“诚毅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成立创新创业园标准园领导小组,出台创新创业园管理办法,建立规范的入园项目评审制度,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安排校内外创业导师予以跟踪指导,对入园项目免除房租、水电、网络等费用,为创业团队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园区占地500多平方米,内设会客区、小型会议室、多媒体会议室, 先后38个学生创业项目入驻。与院外众多“众创空间”建立合作共建关系,如集美创业大厦、爱特众创、一品威客、联桥创研、北站创业大街等。设立临家向上向善奖学金,倾斜奖励创新创业的学生。给予入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每个团队1000元的项目启动经费。毕业一年内创业的毕业生,给予1000-2000元的奖励金。2018年,在福建省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9个“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获得45万元的奖补资金。2018年国家级、省级、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101项目,配套支持经费60.2万元。

4、以“训”促学,以“赛”促创,创新创业比赛成果丰硕。为了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创新创业类比赛,学院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联动机制,出台奖励办法,制定工作方案,鼓励全员参与,效果显著。如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院级大赛,有近1800个创业项目,6645人次报名参赛,参赛规模为历年之最。在多项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的成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福建省2018年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获得二等奖3项;在第五届福建省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中,获得“创业之星”奖1项,“创业之星”提名奖2,在第五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组)总决赛中,获铜奖1项;在福建省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1项,1名教师获优秀指导老师奖;在第三届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此外还有4位老师荣获“金牌创业导师奖”,我院被授予“优秀组织奖”;在第三届“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中,获二等奖1项;在第二届福建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铜奖1项。

三、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对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反馈

(一)围绕市场需求,调整招生方向和规模  

学院密切跟踪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动态趋势,重视市场需求预测和毕业生就业情况预警,不断调整招生方向和规模。2018年,为主动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福建省产业调整振兴的需要,按照福建省统一专业调整规划,我院适当减少英语、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音乐学和法学等本科“负面清单”专业招生规模;增加学前教育、自动化、物联网工程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本科“正面清单”专业招生规模。

()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改造

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学院办学定位,全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撤、停、并、改”等措施,学院工科类专业数占比进一步提高到42.86%,初步形成与产业链对接的、具有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的专业结构。实施“公共平台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技能训练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打通4个专业的9门专业基础课程,论证并推进其课程名称、学时、学分、教学大纲“四统一”。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强化专业综合训练,包括机械专业的数控机床实训、管理类专业的ERP实训、法学专业的模拟法庭实训、经济类专业的证券投资模拟训练、航海类专业的适任强化培训等,进一步提高课外技能训练与创新实践学分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三)重视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推动国际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产教融合的主要模式。学院以六大专业群为平台,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先后与知名企业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罗普特(厦门)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州网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国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亚德客(中国)有限公司、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京东商城、厦门布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积极拓展对外联合办学,与美国凯泽大学、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意大利圣雷莫美术学院、乌克兰基辅舞蹈学院等达成战略合作,与台湾东方设计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合作;新增中意1+3、中德1+4、中西1+3本科预科及中加1+2国际高中联合办学项目。加强各类短期交流项目的引导和监管;有15名学生到台湾短期研修,8名参加境外“微留学”项目。为学生打造多条通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通道。

四、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2019届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学院将综合施策,合力攻坚,做精做细做实就业创业工作。

(一)鼓励毕业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导毕业生到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引导毕业生到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创业。激励毕业生参加“选调生”、“三支一扶”、“社区助理”、“志愿服务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继续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二)积极拓展空间,建立高效、有序、规范的就业市场。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部门及机构的联系与互动,建立人才招聘的紧密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优秀校友及学生家长的资源优势,开辟就业市场新阵地。加强网上就业市场建设,不断丰富网络服务功能,开展丰富多样的网上招聘活动。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争毕业生创新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通过课程、讲座、沙龙、比赛、参观、交流等活动形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创业校友等担任兼职导师,建设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为学生创业提供信息咨询、管理运营、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指导服务。用好用实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努力建设“诚毅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标准园。组织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尤其是第五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四)强指导服务,促使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必修课的课程建设。对外聘请兼职导师,对内做好专业培训,建设就业指导师资队伍。鼓励支持学生会、就业促进会、职业生涯规划社、青年创业者协会等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比、公务员模考大赛、走进名企体验职场各类活动等,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持续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全程就业服务。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摸底统计工作,对他们要关心到底、重点推荐、跟踪服务,为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持续提供岗位信息和求职指导,及时通知其参加校园招聘和其他各类招聘活动,切实做到“离校不离心”。

(六)规范就业工作管理。各教学院系要严格落实就业签约“四不准”要求,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协议,不准将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建立健全毕业生参与的就业状况统计核查机制。严禁发布带有歧视性内容的招聘信息,严密防范“培训贷”、求职陷阱、传销等不法行为,切实维护毕业生权益,确保校园招聘活动公平、安全、有序。

(七)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观念教育。加强就业形势教育,帮助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积极主动就业。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优秀校友回校作报告、巡回演讲等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到基层一线就业创业。深入细致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派遣、档案转接、户口迁移等各项服务工作,确保毕业生安全就业和文明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