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是集美大学和福建集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2003年4月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4年4月经教育部审批确认,2012年5月福建省学位办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诚毅学院以校主?xml:namespace>陈嘉庚先生制订的“诚毅”校训命名,学院立足自身特色,提炼了“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的人才培养思路,根据国家、省、市有关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及规定,将培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与诚毅精神教育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创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及相关分析
学院通过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与监测系统、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两个网络系统对学生的就业率、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地区流向等进行统计分析。2015年12月,学院通过问卷星平台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就业追踪调查,有1906位毕业生和1086家用人单位认真填写问卷,客观反映了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薪酬待遇、职业适应性、离职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对学院就业工作的评价等。具体情况如下: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1、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2015届毕业生总人数为4479人,其中普通本科毕业生3055人(含师范类毕业生217人,中美合作办学类毕业生63人),专升本毕业生1424人。从专业类别看,工学类毕业生1344人,占比30.01%;管理学类毕业生1314人,占比29.34%;经济学类毕业生987人,占比22.01%;文学类毕业生497人,占比11.10%;法学类毕业生152人,占比3.39%;理学类毕业生116人,占比2.59%;教育学类毕业生69人,占比1.54%。
2、毕业生就业率
2015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93.68%(各专业就业情况见表1、表2、表3),普通本科、专升本、师范类三种类型毕业生的就业率无显著差异。就业率最高的几个专业依次是物流管理(专升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工商管理。 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是航海技术(82.80%)、交通运输(专升本,81.36%)。航海技术专业为我院特色专业,行业性强。但是,近年航海业不景气,行业整体薪酬相对降低,于是部分毕业生把就业方向调整为陆上专业。而海上专业的专业对口性强,导致就业率相对较低。
表1专升本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专业名称 | 就业率 | 专业名称 | 就业率 |
物流管理 | 99.1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98.88% |
软件工程 | 98.85% | 英语 | 97.80% |
艺术设计 | 95.56% | 电子商务 | 96.34% |
会计学 | 95.40%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94.62%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94.50% | 汉语言文学 | 93.75% |
金融学 | 92.31%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90.00% |
交通运输 | 81.36% | | |
表2普通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专业名称 | 就业率 | 专业名称 | 就业率 |
工商管理 | 98.29% | 交通运输 | 98.08% |
通信工程 | 97.98% | 车辆工程 | 97.78% |
电子信息工程 | 97.5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96.55% |
汉语言文学 | 96.43% | 工商管理(中美合作办学) | 95.65% |
海商法 | 95.65% | 音乐学 | 95.65% |
英语 | 95.59%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95.21% |
机械电子工程 | 94.59% | 舞蹈学 | 94.44% |
工程管理 | 94.20% | 艺术设计 | 94.20% |
社会体育 | 94.20% | 物流管理 | 93.88% |
电器工程及自动化 | 93.59% | 财政学 | 93.38% |
会计学 | 92.50%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92.31% |
法学 | 92.28% | 会计学(中美合作办学) | 90.63% |
动植物检疫 | 90.00% | 轮机工程 | 89.83% |
软件工程 | 89.80% | 金融学 | 88.02% |
电子商务 | 86.36%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84.21% |
航海技术 | 82.80% | | |
表3师范类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专业名称 | 就业率 | 专业名称 | 就业率 |
教育技术学 | 98.18% | 汉语言文学 | 95.92%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94.12% | 英语 | 93.55% |
3、参加“基层就业项目”情况
毕业生中有60人考上国内外研究生,18人参加福建省“三支一扶”活动,3人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1人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西藏),3人参加社区服务计划,9人录用“大学生村官”。总体看来,学院参加基层就业项目人数偏少,比例偏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图1),毕业生担心“个人未来的发展前途受到限制”(41.82%),“对所配套的优惠政策落实缺乏信心”(24.72%)等。这说明大学生对基层就业的相关政策了解不深、存在疑惑,学院下一步要加大政策、典型宣传的力度和深度。
图1 如果到基层工作,您所考虑或担心的主要问题是
4、毕业生就业地区
从毕业生生源所在地的分布看,福建生源占75.08%,其中厦门生源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2.15%。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83.43%选择留在福建省就业。在福建就业的毕业生,其中60.71%留在厦门就业,其次是福州9.73%。到北京、上海、重庆等直辖市以及浙江、江苏、广东等沿海发达省份就业的占8.33%。到其他省份就业的大多是回生源地就业。这与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基本一致。毕业生虽然没有盲目跟风到“北上广”就业,但是将近一半的毕业生选择留着厦门就业,给学院的就业工作带来不小压力。
(二)毕业生就业质量
1、整体薪酬水平进一步提高
图2显示2015届毕业生的整体薪酬高于2014届毕业生薪酬。2015届毕业生月薪在2000-3000元的占43.53%,这一比例低于2014届毕业生的54.14%。月薪在3000-4000元的占32.79%,这一比例高于2014届毕业生的23.8%。月薪4000元以上占13.93%,这一比例高于2014届毕业生的10.03%。不同专业毕业生的薪酬待遇差异显著。如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两专业毕业生的薪资多数在3000-3500元之间,食品科学与工程、动植物检疫两专业在实际生产领域整体工资水平偏低,多数毕业生的薪资集中在2000-3000元之间。
?xml:namespace>
图2 现在工作的工资待遇水平
2、所从事职业的专业对口率较高
从专业对口率来看(见图3),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比较对口的有45.23%、完全对口的有20.56%、就业与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的有34.21%。不同专业的专业对口率差异较大,工科类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较高,如机械工程类毕业生约83%从事专业相关工作。部分专业,如食品工程系各专业因市场需求量小、行业整体薪资待遇低等原因,仅有33%的毕业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
图3 工作是否与大学所学专业对口
3、职业稳定系数较高
毕业生的职业稳定性较高,图4显示72.15%的毕业生工作半年从未调换过工作,调换过2次以上的只占6.31%。进一步分析学生调换工作的原因发现(图5),因为单位裁员或解聘等原因被动离职的只占4.92%,更多学生考虑到个人发展空间受限(52.76%)或为了增加工作经验及工作阅历(40.55%)而主动跳槽。
图4 毕业后调换工作的次数
图5 调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是
4、自我满意度较高
基于薪酬待遇合理、专业对口率高等因素,大部分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状态都比较满意,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到76.37%,想调换工作的有23.63%(见图6)。
图6 对目前工作是否满意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1、录用我院毕业生的首要原因是综合素质高、工作踏实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总体评价较高,印象很好的占比55.93%。谈及录用我院毕业生的原因,55.01%的用人单位认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35.14%的用人单位认为学生工作踏实(图7)。
图7 用人单位录用我院毕业生的原因
2、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是工作适应性强,可迁移性技能和通用技能较高
对于毕业生入职后的表现,98.07%的用人单位评价我院毕业生可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见图8)。根据半年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成绩,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19项品质、能力等素质进行评价(见表4),其中15项素质的评价都超过了4分(5分为最高分,即非常满意),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事业心和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文明礼仪素养、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可迁移技能,这与对2014届毕业生的调研结果基本一致。这是我院长期以来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坚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结果。但值得注意的是,专业知识、外语、计算机等专业技能得分相较于其他素质略低,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还需加强。
图8 我院毕业生从上岗到胜任工作的适应情况
表4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素质及能力的评价
(注:1-5分,表示从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的程度)
项目 | 平均分 | 项目 | 平均分 |
思想政治素质 | 4.15 | 事业心和责任心 | 4.28 |
职业道德水平 | 4.2 | 创造能力 | 4.05 |
专业知识水平 | 3.99 | 动手能力 | 4.14 |
外语水平 | 3.74 | 人际沟通能力 | 4.21 |
计算机水平 | 3.94 | 组织管理能力 | 4.1 |
综合知识水平 | 4.1 | 思维能力 | 4.17 |
文明礼仪素养 | 4.24 |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 4.13 |
团队合作精神 | 4.26 | 适应能力,应变能力 | 4.21 |
创业精神 | 3.95 | 身体素质 | 4.14 |
竞争意识 | 4.02 | | |
(四)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创业工作评价
1、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创业工作评价较高
毕业生对学院开展的就业创业指导和提供的就业创业服务评价较高,但是也有18.84%的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创业工作不满意(见图9)。他们希望学院提供就业技能培训(68.84%)、准确有效的就业信息(65.63%)、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40.29%)(见图10)等方面的服务。与往届毕业生相比,2015届毕业生更加重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体现了学生对学院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多元需求与期待。学院将进一步以生为本、整合借力,更有针对性地推进就业创业工作。
图9 毕业生对学校开展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评价
图10 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需求
2、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创业工作评价满意度高
学院能够主动走出校园,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同时为用人单位招聘、录用毕业生提供周到热情服务,如帮助用人单位在学院网站发布招聘信息、组织专场宣讲会等,做好企业与学生的对接工作。所以用人单位对学院提供的就业服务评价非常高,不满意的只有2.85%。(见图11)
图11 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工作的评价
二、学院就业创业工作主要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网络,保障就业创业工作顺利开展
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秉承“全局部署、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心服务”的工作理念,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省市等有关就业创业政策,扎实开展工作。落实“一把手工程”,学院及各教学院(系)切实把就业创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大家齐心协力、层层落实,形成“学院、教学院(系)、辅导员、就业信息员”的就业工作网络。召开院长办公会、年度就业工作会议、就业工作启动会、就业工作推进会、学生工作例会等各级各类会议,研判就业形势,厘清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日程。强调全面动员参与,全员全程参与,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各毕业班辅导员的作用,共同承担起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指导与服务工作。加强目标管理,做好就业工作考核和督查,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学院规定的各项就业创业相关工作。
(二)着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1、以课程为抓手,以沙龙培训和实践活动为两翼,着力推动学院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工作
(1)推动《就业与创业》必修课的课程改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单独成班,聘请校外有丰富创业和管理经验的企业高管授课。开设《创新创业启蒙》、《创业先修基本功》等4门创业相关网络课程。经济系与厦门银行合作开设《就业与创业实训》课程,邀请银行高管、金牌营销师等授课。KAB创业培训讲师陈历开设《KAB创业基础》选修课。(2)与创客猫等机构合作,每月举办一场创业论坛,其中创见未来·2015创客高校行(团省委主办)活动影响面大,吸引不少周边高校师生参加。小鱼网、隆领投资、房米网、品立男装、兼职猫、PBA、请他教、蓝店等一大波知名创业型企业的创始人到校传经送宝。(3)借力上级组织、地方政府、众创空间等外部资源,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选送4名学生参加美国硅谷创新创业项目计划,组织约150学生参加福建团省委、集美大学、一品威客众创空间等举办的创业培训、创业沙龙活动,组织学生参加“2015海峡两岸互联网创业大会”等校外创业活动。组织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走访海西明珠、爱特咖啡等创业园区。举办一元钱生存挑战赛、淘宝技能培训班、跨境电商研讨会等创新创业类活动。(4)承办福建省第五届“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组织推荐近70个创业项目参加全国互联网+大赛、福建省创业项目资助选拨、厦门市创意创业大赛等赛事,做到以赛促练,以赛促交流,以赛促提升。
2、 落实完善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加大创业基地建设和创业资金扶持力度
(1)根据国家和福建省有关政策,结合学院实际,出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新政策,设立10万元创业基金,对创业项目进行资助和奖励,先后向24个创业团队发放奖励或扶持资金3.9万元。(2)扩大“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规模,扩建后园区面积近400平方米。完善创业孵化园管理办法,建立规范的入园企业项目评审制度,加强对入园企业的服务、指导和管理工作。(3)加强与校外创业园区的互动交流与合作。与爱特众创空间、一品威客、海西明珠、小样社区等知名创业园区达成深度合作意向,将在园区设立创业基地,帮助有创业意愿和已创业的学生找创意、找场地、找资金、找合伙人、找项目。目前,经学院牵线已经有4个创业项目入驻校外创业空间。(4)吸纳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等组建诚毅创业导师团,建立“诚毅创业”微信群,建设院青年创业者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社团组织,对创新创业学生进行全面指导。
3、依托学生自主创新专业团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与科技创新的新阵地
学生自主创新专业团队是基于企业与专业教师联合指导下的学生团队,以自主研究行业发展、构建创新赛事平台、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为主题,营造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实践的良好氛围。学院先后创立CAM工业建模专业团队、食品安全监测团队、STK专业团队、机电一体化团队、机械创新设计团队等十多个专业团队,专门为团队设立了“三轴数控自主创新实验室”与“单片机自主创新实验室”。专业团队成立以来,在创新实践方面成果丰硕,如CAM专业团队成立3年多以来,在学科竞赛方面暂获国家级与省级奖项二十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并在机械学子参与学科竞赛与专业团队创新孵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食品安全监测团队在学院食堂创建食品安全监测实验室,对食堂选购食材进行农药残留、微生物抽检;STK专业团队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创新作品——“隐形厨房”, 在“寻找2019智能厨卫”智能家居企业论坛做主题分享,深受金牌橱柜等智能家居行业高层的肯定。专业团队发挥了学生在产学研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主体作用,有力推动了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自主学习与研究的同时,也为面对市场需求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2015届专业团队中共有25名有学科竞赛获奖经历,90%以上的人成功就业或升学,且多数就业单位在福建相关行业都具有较强影响力。
(三)加强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促使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提升就业竞争力
1、拓宽渠道、深入合作,为学生积极应聘成功就业铺路搭桥
学院与厦门人才中心、海峡人才市场、深圳人才中心、智联招聘、厦门网商协会等十多家人才机构行业协会、两百多家用人单位保持长期友好关系,努力挖掘更多优质招聘岗位。面向2015届毕业生,举办了3场大型综合类招聘会,参会单位424家,提供就业、实习岗位8760多个。举办航运类行业专场招聘会1场,参会单位66家,提供955个就业岗位。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通过学院举办的大型校园招聘会成功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有300余人。此外,学院举办用人单位专场招聘宣讲会近40场,提供2000多个就业、实习岗位。多方联系用人单位126家进行网上招聘,在就业网转载发布732家用人单位的16000多个招聘岗位信息。
2、推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
进行课程改革,尝试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尝试小班授课。启动生涯导师即席谈活动,组织教师开展讲课、说课、听课等教研交流活动,提升任课教师教学能力。依托心理咨询室,选派有心理咨询师或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老师值班,为学生提供“一对一”专业咨询,解决学生职业发展、求职技能、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困扰。丰富课堂教学,邀请企业高管进课堂。强化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企业和基地,体验专业实操、体验岗位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人物访谈,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举办“诚毅人生”大型访谈节目。
3、全方位加强专业实践,多层次提升毕业生专业技能
信息工程系依托14家共建单位资源,针对应用型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按照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三个层次,科学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体的“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螺旋递进”。成功举办的实训项目有JAVA、CCIE、C++、安卓、网优、无人机等。管理系推荐组织毕业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普和会计师事务所、加捷会计事务所、临家餐饮等企业实践实习。
4、有的放矢加强政策宣传,实现“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
(1)大力宣传“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计划”、“村官计划”、“应征入伍”等国家和地方基层就业项目及相关政策,搜集毕业生优秀事迹、做好典型宣传,动员鼓励毕业生积极到基层就业。(2)大力引导毕业生到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休闲、文化体育、社会工作等生活性服务业就业。(3)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对“双困毕业生”发放求职补助金2.65万元,组织召开座谈会,进行团体辅导和“一对一”就业辅导。组织16名毕业生申报福建省毕业生求职补贴,每生2000元,共3.2万元。(4)通过举办财会大赛、公务员模拟考试大赛、教师技能大赛、朗诵比赛、汉字听写大赛、模拟法庭等学生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编印学生指导手册、开展就业服务月专项活动(共116项)、开设就业指导讲座(约40多场)、聘任就业信息员等就业指导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请进来”与“走出去”,探索校企共建新模式
1、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把企业请进校园来办公
2015年,学院与厦门胜嘉元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先进制造与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基地”项目正式签约。企业部分生产环节正式在我院进行,同时成立校企合作基地实验班,学生不出校园即可完成生产实习教学任务。胜嘉元公司将在完成自我产品生产的同时,为学院师生提供机械制造、数控编程、PLC控制、气动产品运用、自动化生产线设计等方面的实训机会。随着合作深入,学院不断调整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工作,较好地实现了企业与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类似的举措还有,与福州网胜公司联合共建移动通信实验室,与福州卓跃在线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物联网实训基地,与香港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协会设立了诚毅学院分会。
2、拓宽校企合作路径,把课堂移到企业去办学
在邀请企业进校园办工厂的同时,学院还与中软国际共建“中软国际互联网学院”,把学生送到企业去上学。如软件工程专业,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教学计划,大一就邀请企业的项目工程师进校园上课,大四一年均在企业体验“5R”环境(即“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项目案例、真实的项目经理、真实的工作压力和真实的就业机会” ),在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的带领下,完成来自企业的订单项目。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有力地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缩短了从高校毕业生到优秀职业人的过渡期。继软件工程专业之后,学院又在金融工程、电子商务两专业建立校企合作方案。
三、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实行市场、就业、招生联动机制
2015年,为主动适应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我院新增金融工程专业,并与中软国际集团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办学。该专业培养以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金融工程软件开发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发展前景和潜在的市场需求。2015年,为主动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福建省产业调整振兴的需求,按福建省统一专业调整规划,我院适当减少财经类、管理类、政法类招生规模;适当增加了工学类等急需人才专业招生规模。
(二)探索校企、校校、校校企合作机制
我院与中软国际等企业开展的合作办学专业已经在就业方面体现出巨大的优势。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趋势进一步细化了校企、校校、校校企等几种合作模式。1、在校企合作方面,与克丽缇娜贸易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共建克丽缇娜健康与管理学院的意向,联合培养工商管理专业、食品科学与管理专业人。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培训项目的合作意向。2、在校校合作方面,继续拓展境外交流,与美国托马斯大学签署工商管理硕士MBA(0.5+1)项目,与台湾佛光大学、嘉南药理大学、中原大学、大华科技大学等台湾高校达成互派交换生的合作意向,选送学生参加日本早稻田大学、立命馆大学、同志社大学的寒暑假短期交流项目,选送学生参加暑假赴美带薪实习、美国硅谷创新创业、华尔街研习社暑期交流等项目。3、在校校企合作坊面,与台湾中原大学、台湾富邦财险集团、厦门银行的校校企合作达成合作意向,进行三方深度合作。
四、未来发展趋势
(一)2016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1、毕业生总量持续上升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在770万以上,再加上30万海归及待就业的往届毕业生,预计明年将有1000万大学生需要就业。2016年,我院毕业生也有所增加,达4500多人,其中四年制本科毕业生3380人(含师范类235人,中美双学位35人)、专升本1205人,为学院历届毕业生人数之最。
2、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心态亟需调整
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比较单一,大部分选择备考2016年福建省教师招考。不愿意参加综合类招聘会尝试其他就业岗位,少部分毕业生甚至不愿意去私立学校或培训类学校做老师。法学类毕业生,目前多数人在备考国家公务员考试和省级公务员招考,对求职活动表现的相对消极。而在求职的法学类毕业生往往要求岗位与专业匹配,这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求职范围。
3、各专业就业情况冷热不均
根据2015年9月来我院招聘的需求岗位分析,机械、机电、车辆、计算机、软件等工科专业的需求旺盛,外贸类、销售类岗位需求也很大,但是法学、社会体育两专业相关就业岗位相对较少。值得一提的是,学院校企合作办学专业的就业态势喜人,如软件工程专业,除个别学生因个人原因暂不就业外,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中87.72 %已落实就业单位,专业对口率68.42%,保守估计转正后月薪4000元以上的占66.67%,最高者可达月薪6000元。这个专业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远远高于学院其他专业。
(二)2016届毕业生就业趋势研判
1、全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依然艰巨
突出表现在: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结构性矛盾今后会更加突出;就业公平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业歧视现象时有发生;高校教育制度和社会就业需求不相匹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从影响未来就业的多种因素分析,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状况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2、国家政策力挺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诸多利好
李克强总理在多种场合提到:就业是一切的基础;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万众创新都要先靠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家政策从多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便,如鼓励各级政府、高校扩大创业孵化园,鼓励民间资本成立创业风投机构、开办众创空间,通过举办各类比赛扶持大学生创业等。由此可见,2016年自主创业将成为大学生一个新的就业增长点。
3、我院社会美誉度日益提高,毕业生就业机会日渐增加
学院的办学规模在全省独立学院名列前茅,社会对我院毕业生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来院招聘用人单位持续增加。2015学年,入校招聘用人单位519家,提供就业岗位11075个,比2014学年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加28.48%。为了进一步促进 201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多方努力,拓展就业市场、挖掘就业岗位,自2015年9月以来,已经引进343家用人单位来院招聘,提供有效就业岗位7053个,相当于2015学年提供就业岗位的63.68%。用人单位通过来函来电等各种形式的招聘活动也不断增加,这为2016届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201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各项政策,学院将进一步以提升就业质量为重点,建设完善的就业市场开拓与管理模式,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大就业指导力度,更好地激发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进一步提升就业能力,推动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1、加大政策扶持,力争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扩大创业孵化园的规模,充分发挥孵化园的引领和服务作用。用好用实创业专项资金。充实创业导师队伍。加强创新创业培训与教育。组织各项创业赛事。加强与校外创业园区的互动交流与合作。
2、积极拓展空间,建立高效、有序、规范的就业市场
在继续举办综合类招聘会、行业性招聘会、企业专场宣讲会等各类招聘活动的同时,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人才机构、行业协会等部门和机构的联系与互动,合理利用优秀校友及学生家长的资源优势,开辟就业市场新阵地。
3、用好激励措施,确保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数量较快增长
千方百计办理好村官计划、三支一扶、社区助理、志愿服务计划、入伍服义务兵役等项目的宣传动员、组织报名工作。
4、加强指导服务,促使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培养师资队伍。做好毕业生分类指导工作,落实“毕业生谈话”机制,提升就业服务工作的实效。
5、落实重点帮扶,加强对特殊困难毕业生群体的有效援助
对“双困生”、少数民族学生特殊群体建立“一对一”就业帮扶机制。持续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全程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