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诚毅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15-01-15   浏览次数:

201518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是集美大学和福建集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20034月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44月经教育部审批确认,20125月福建省学位办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诚毅学院以校主陈嘉庚先生制订的“诚毅”校训命名,学院立足自身特色,提炼了“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的人才培养思路,根据国家、省、市有关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及规定,将培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与诚毅精神教育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创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及相关分析

学院通过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与监测系统、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福建省离校待就业登记系统三个网络系统对学生的就业率、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地区流向等进行统计分析。201412月,学院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就业追踪调查,有1494位毕业生和1070家用人单位认真填写问卷,客观反映了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薪酬待遇、职业适应性、离职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对学院就业工作的评价等。具体情况如下: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1、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我院2014届毕业生总人数为4109人,其中普通本科2939人(含师范类毕业生226人,中美合作办学类毕业生93人),专升本1170人。从专业类别看,工学占比 23.87%,管理学占比30.43%,经济学占比23.75%,文学占比13.10%,法学占比4.33%,理学占比3.01%,教育学占比1.52%。从性别比例看,女生占总人数的54.41%,男生占总人数的45.59%

2、毕业生就业率

我院2014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91.87%,各专业就业情况见表1、表2、表3

1普通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专业名称

就业率

专业名称

就业率

金融学

84.69%

航海技术

73.96%

国际经济与贸易

96.51%

轮机工程

85.71%

财政学

87.80%

交通运输

87.50%

动植物检疫

93.75%

海商法

92.31%

食品科学与工程

96.23%

物流管理

87.50%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96.40%

通信工程

87.50%

机械电子工程

97.22%

电子信息工程

95.56%

车辆工程

91.8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8.89%

社会体育

90.48%

软件工程

95.12%

舞蹈学

92.86%

自动化

95.24%

艺术设计

94.03%

电子商务

92.31%

音乐学

86.36%

工商管理

95.27%

英语

93.51%

工商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95.00%

法学

91.15%

工程管理

98.89%

汉语言文学

91.67%

会计学

87.30%

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

79.45%

2专升本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专业名称

就业率

专业名称

就业率

金融学

96.88%

交通运输

94.63%

国际经济与贸易

98.39%

物流管理

95.98%

艺术设计

97.37%

软件工程

93.02%

英语

97.69%

会计学

96.23%

3师范类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专业名称

就业率

专业名称

就业率

教育技术学

72.34%

英语

93.65%

数学与应用数学

75.81%

汉语言文学

98.15%

3、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从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来看,1.91%的毕业生考取了公务员,10.93%的毕业生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高达82%的毕业生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见表4)有44人考取了国内外研究生,尤其是海商法专业10名同学同时报考上海海事大学,有7人被录取。这说明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多样,就业流向合理。他们在就业过程中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及时调整、准确定位,因材循势就业。另外,学院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到私营企业去,到中小企业去,在这些就业观念的指引下,八成毕业生选择到非公企业这一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去施展才华。

4毕业生就业流向

党政机关

科研设计单位

高等教育单位

中等初等教育单位

事业单位比率

国有企业

非公有制企业

其他

企业

部队

基层项目

社会

团体

民办非企业

1.91%

0.11%

0.08%

1.23%

1.69%

7.82%

82.00%

0.45%

0.06%

0.65%

0.25%

3.73%

4、毕业生就业地区

从毕业生生源所在地的分布看,福建生源占74.91%,其中厦门生源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3.63%。从就业地区看,82.74%的毕业生选择在福建省就业,其中59.46%的毕业生选择在厦门就业,到福州、泉州就业的均在11%左右。到北京、上海、重庆等直辖市就业的占3.54%,到浙江、江苏、广东发达省份就业的占5.71%,到其他省份就业的大多是回生源地就业。由此看来,毕业生并没有盲目跟风到“北上广”就业,而是相当多同学选择留在厦门、泉州或福州就业,这与学院“服务地方经济,为海西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持”的办学目标是一致的。

(二)毕业生就业质量

1、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毕业生月薪在2000-3000元的占54.14%、月薪在3000-4000元的占23.8%、月薪4000元以上占10.03%。(见图1)对于初次就业、且处于一年见习期的毕业生而言,月薪2000-4000元也是合理的工资待遇。

1 现在工作的工资待遇水平

从就业与所学专业的对口率来看,就业与所学专业比较对口的有45.31%、完全对口的有22.42%、就业与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的有32.26%。(见图2)这说明学院的专业设置符合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所传授的专业知识技能基本可以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图2 工作是否与大学所学专业对口

基于薪酬待遇合理、专业对口率高等因素,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都比较满意,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到81.19%,想调换工作的只有18.81%(见图3)。

图3 对目前工作是否满意

2、毕业生职业适应性和稳定性

从用人单位的反馈可知,55.05%的用人单位评价我院毕业生可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只有0.93%的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职业适应性较慢。(见图4)这说明我院毕业生走入职场的适应能力较强。

图4 我院毕业生从上岗到胜任工作的适应情况

从离职率看,74.36%的毕业生工作半年以来从未调换过工作,调换过2次以上工作单位只占5.35%。(见图5)可以看出我院毕业生职业适应较好,稳定性高,对用人单位的忠诚度高,这也是用人单位愿意录用我院毕业生的原因之一。

图5 毕业后调换工作的次数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总体评价较高,印象很好的占比61.03%,对毕业生总体印象不太好的仅占0.37%(见图6)。谈及录用我院毕业生的原因,46.37%的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高,35.14%的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工作踏实。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19项品质、能力等素质进行评价,其中15项素质的评价都超过了4分(5分为最高分,即非常满意),得分较高的分别是文明礼仪素养、团队合作精神、事业心和责任心、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见表5 这是我院长期以来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坚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积极结果。

图6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印象

图7 用人单位录用我院毕业生的原因


表5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素质及能力的评价

注:1-5分,表示从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的程度)

项目

平均分

项目

平均分

思想政治素质

4.1

事业心和责任心

4.2

职业道德水平

4.17

创造能力

4.01

专业知识水平

4

动手能力

4.1

外语水平

3.76

人际沟通能力

4.15

计算机水平

3.9

组织管理能力

4.05

综合知识水平

4.06

思维能力

4.11

文明礼仪素养

4.21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1

团队合作精神

4.21

适应能力,应变能力

4.16

创业精神

3.95

身体素质

4.11

竞争意识

3.96

(四)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工作评价

1、毕业生对学院开展的就业指导和提供的就业服务评价较高,84.74%毕业生评价为很满意和较满意,但是也有15.26%的毕业生对就业指导工作不满意(见图7)。他们希望学校在未来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中需要改善和加强的分别是就业技能培训(66.06%)、准确有效的就业信息(58.17%)、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50.4%)(见图8)。数据说明我院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尚有改进空间,也体现了学生对学院就业指导服务的多元需求与期待。“学生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将进一步以生为本、整合借力,更有针对性地推进工作。

图7 毕业生对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评价

图8 毕业生对学院就业服务工作的需求

2、学院能够主动走出校园,联合人才中心,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同时为用人单位招聘、录用毕业生提供周到热情得服务,如帮助用人单位在学院网站发布招聘信息、组织专场宣讲会等,做好企业与学生的对接工作。所以用人单位对学院提供的就业服务评价非常高,不满意的只有1.78%。(见图9)

图9 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工作的评价

二、学院就业工作的主要举措

(一)紧跟时代脚步,完善就业与创业指导体系

1、弘扬嘉庚精神,培育诚毅品格。学院每年举办富有诚毅特色的新生入学集体宣誓,开设《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必修课。以陈嘉庚百年诞辰和习近平总书记给集美校友总会回信为契机,大力开展“美丽中国梦,青春诚毅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优秀青年人才成长计划”。支持指导基层团组织、“诚毅精神践行社”、“嘉庚精神讲解队”举办“嘉庚杯”导游词大赛、“大声说出我们的校主陈嘉庚”、“感动诚毅”真情故事评选等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深刻理解“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的真正含义,让“诚毅”精神内化为诚毅学子特有的优秀品格。

2、重视职业规划,强化求职指导。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把《职业生涯发展》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列入必修课,管理系引入美国库克大学的《生涯规划与体验》课程,经济系与厦门银行合作开设《就业与创业实训》课程;学院编印《新生职业规划手册》、《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人手一册;成立职业辅导室,选派老师常态化值班;大力引导学生走进企业体验学习。信息工程系提出“体验—规划—实训—就业”四模块工作机制,依托校企合作,提升求职能力。学院还举办新生寄语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简历制作、一元钱生存挑战赛、“诚毅人生”访谈等几十场比赛、沙龙、咨询活动,培育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3、加强政策宣传,转变就业观念。大力宣传“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计划”、“村官计划”、“应征入伍”等国家和地方基层就业项目及相关政策,搜集毕业生优秀事迹、做好典型宣传,动员鼓励毕业生积极到基层就业。此外,学院还多形式多渠道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和生产一线就业,到服务外包企业就业,到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就业。响应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号召,大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组织近300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培训。举办校友创业论坛、创业沙龙等活动。

(二)贴近学生需求,夯实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

1、多方合作、拓宽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学院与人才机构、用人单位保持联系、多方合作、拓宽服务。面向2014届毕业生举办三场大型综合性校园招聘会和一场大型航海类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举办24场中小型企业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约750个。举办专业对口的专场招聘会10多场,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组织60余家用人单位进行网上招聘,为毕业生提供800多个就业岗位。通过就业网发布586家用人单位的11000多个招聘岗位信息。组织毕业生参加教育部等单位举办的14场大型网络招聘活动。学院还引进“预就业”模式。与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青年委员会、厦门总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等单位合作开展“2014就业实践交流会暨实习招聘会”,为在校生提供了37家企业300多个实习岗位,以实习促就业,进一步开拓了学院的就业市场。

2、服务创业、关注双困,做好个性化服务工作。做好学院创业孵化园的管理服务工作。目前有米立传媒等5家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其中1家经过孵化已经走出校园成功创业;聘请创业指导顾问、创立“诚毅创业人”微信号,为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交流互助的平台。指导“青年创业者协会”举办系列活动;组织叶盛堂等49位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申报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日前,学院有四个项目获省“创业之星或“创业之星”提名奖,共获得扶持基金11万元。此外,学院重视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召开专场座谈会,并对65名“双困生”、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提供“一对一”就业咨询、就业单位优先推荐等服务,并发放“双困生”求职补贴和奖励每生600元;组织陈倩倩等22位家庭贫困的学生申报了每生1000元的“福建省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

3、以生为本、有的放矢,有序落实就业服务工作。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专项活动,各系、各相关部门围绕主题、结合实际,开展了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118项服务学生就业的活动。组织209名师范类毕业生申办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认真做好毕业生的生源登记、就业方案编制、报到证的开具发放、档案投递工作,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序、高效的开展。

(三)注重专业实训 ,建设产学研互动机制

学院秉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育人宗旨,鼓励各系根据专业特点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就业实践基地为据点,以专业实训为主要抓手,推动学院的“产学研”工程向纵深发展,这一举措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缩短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机械工程系与食品工程系强调以三个课堂为抓手,以勤工创业中心为载体,与亚德客(中国)有限公司、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局等26家大型企业共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该系建立了自主创新实验室,先后成立“指针”专业团队、“五连杆”专业团队、“微型数控”专业团队、“CAM工业建模”专业团队等十多个学生自主创新专业团队,企业技术骨干与专业教师联合指导学生团队,营造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实践的良好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该系2014届自主创新专业团队中的毕业生签约率高达85.7%。信息工程系依托14家共建单位资源,按照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三个层次,科学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体的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成功开办“JAVACCIEC++、安卓、网优”等多个实训项目,为学生顺利进入职场提供了能力储备。人文科学系与厦门市集美区司法局建立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共建“福建省教育厅大学生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基地已完成法学专业近300人次的实训工作。商船系以全国航海类工作协作组为依托,与中国远洋集团、中国海运集团及其下属航运企业共建,为海上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并与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合作,为物流专业和国际航运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的举措,提升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升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三、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对招生的影响

学院实行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根据就业情况和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招生状况。2014年,为主动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福建省产业调整振兴的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我院适当减少财经类、管理类、政法类招生规模,适当增加了工学类等急需人才专业招生规模。停招了就业情况不明朗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增招了就业需求较大和就业前景较好的学前教育专业等。

(二)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学院提出“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服务需求、加强监控”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高校转型发展契机,以“加强内涵建设、推动特色发展”为主线,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根据海西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培育新的专业增长点,增设发展竞争力强、就业形势好,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的专业,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体系。学院倡导开放办学,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2014年,学院在与中软国际合作建设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上,签订了联合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协议,并进一步筹备共建中软国际信息学院。学院还与华为公司共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论证筹建),与IBM公司联合申报“金融工程(金融信息化)”专业(待批)。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为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和学生需要,学院成立应用技术中心和省级职业技能鉴定站,还推出“补贴报名费”等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认证(职业资格证书),把毕业生打造成“双证型”人才,使学生在拥有本科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至少一本职业资格证书。2014届共有1120名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院给予报销补贴经费43万多元。鼓励组织学生参加院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个项目获得国家级项目立项,20个项目获得省级立项。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福建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各种赛事中获得全国和省级奖励72项。这些举措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技术开发能力、职业实践能力,无形中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四、未来发展趋势的研判

(一)2015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1、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2015年全国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749万。我院2015年的毕业生人数也有所增长,达到4500多人,为历年最多。毕业生类型多样,包括四年制本科、二年制专升本、师范生、中美合作办学等多种类型。

2、学院专业设置有待完善。201410月教育部公布了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名单中我院有8个专业,另外法学、汉语言文学、软件工程等多个专业也处于预警边缘。

3、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面向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显示毕业生的就业预期偏高。将近一半的毕业生希望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国贸专业甚至90%的同学希望能到党政机关就业。主动选择到非公企业就业的不足30%50%以上的师范类毕业生希望初次就业薪酬在4000元以上。

(二)2015届毕业生就业趋势研判

12015年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增速减缓的态势仍在持续,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世界经济复苏疲软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影响就业拉动。我国经济结构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高薪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不够发达,适应高校毕业生的优质岗位不足。而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这种“供需失衡”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局势短期内难以改变。就我院毕业生而言,低就业率专业预示着因学科专业设置问题,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求职之路会走得比较艰难,而忽视自身素质对“高大上”职业的盲目追求则可能导致毕业生遭遇更多的求职挫折。

2、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优先”上升为国家战略,简政放权、深化改革,调结构、促发展,探索就业创业体系、激发市场活力。而我院已经培养了8届近2万名毕业生,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耕耘于全国各地。他们的努力和业绩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也向社会证明了“诚毅”这块金字招牌的含金量。20149月至12月,在多方努力下,已经有371家用人单位来我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7866个,就业岗位同比增长15.54%。可以预见,在就业严冬中,我院毕业生的就业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就业前景虽严峻却明朗。厦门依然是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城市。预计七成以上的毕业生最终会选择进入非公企业就业。村官项目、“三支一扶”项目也会吸引许多毕业生报考。

(三)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院将进一步以提升就业质量为重点,建设完善的就业市场开拓与管理模式,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大就业指导力度,更好地激发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进一步提升就业能力,推动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1、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和指导

力度,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引导大学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广阔天地,大有所为,鼓励毕业生到基层、西部、中小城市、中小微企业就业。

2、不断开拓新的有效就业市场。加强与厦漳泉地区高校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建设共享性就业资源市场,进一步推进交流互动、展开深层次的合作。

3、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我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重视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与相关制度建设,设立创业扶持奖励基金,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